你需要的AI写作技巧
我将为大家传授一些运用AI进行写作的实用技巧,这些技巧能够广泛应用于你们日常的各种写作活动中。今天的内容,我将精心划分为三个核心板块,分别探讨AI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首先,我们将深入讨论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文章进行精细打磨。在初稿完成后,或许文章尚显粗糙,这时,人工智能便能发挥其独特优势,帮助我们改进、优化乃至全面润色文章,使其更加出色,这是我们的第一个应用场景。
其次,我们将探索如何借助人工智能,以特定的风格翻译外语内容,其中自然也包括英文。这一技能将极大地拓宽我们的写作视野,让跨语言创作变得轻松自如。
最后,我们将聚焦于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整理个人笔记,特别是读书笔记。当我们阅读一本书时,往往会记录下一些简短的笔记。那么,如何巧妙地运用人工智能,将这些零散的笔记整合成一篇结构完整、内容丰富的笔记文章呢?这将是我们的第三个重点讨论内容。
利用AI润色文章
接下来,我们逐一深入探讨。首先聚焦于第一大类别,即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辅助我们润色文章。众所周知,鉴于每个人的写作水平和文学功底有限,我们在完成初稿后,往往需要经过多轮修改才能最终定稿。因此,修改文章实则是一项既耗时又费力的工作,它似乎没有终点,因为理论上我们总能不断地去优化、去完善。
正是在这个环节,人工智能展现出了其巨大的价值。它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协助我们改进和润色文章。具体来说,人工智能能够帮助我们纠正错别字,修正语法错误,调整标点符号,甚至优化文章逻辑,包括调整段落顺序、理顺结构关系,以及修正语句不通顺之处。总之,人工智能能够极大地提升我们的写作效率,让我们的文章更加流畅、准确。
人工智能的潜力远不止于此,它甚至能助我们一臂之力,对文章进行彻底的重写。想象一下,我们自己完成了一篇草稿,但可能用词偏于口语化,显得苍白无力。这时,我们可以向人工智能发出指令:“请帮我重新撰写这篇文章。” 因为我们的核心思想、观点和大致结构都已明确,人工智能便能在此基础上,运用更加华丽的词藻、更具文学性的表达,为我们的文章增添光彩,实现全面的重写。
更为神奇的是,人工智能还能根据不同的风格进行重写。比如,我会向大家展示一种方法,即让人工智能模仿特定作家的口吻来撰写文章。你可以说:“请把我的文章改写成鲁迅的风格,重新写一遍。” 或者,“请用张爱玲、钱钟书的笔触,甚至模仿古人如李白、苏轼的文风,来重新诠释我的这篇文章。” 人工智能能够迅速响应,瞬间完成转换。
除此之外,人工智能还能将我们的大白话转变为古文或诗歌形式,展现出其惊人的语言处理能力。接下来,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实例,让大家亲身体验人工智能如何助力我们润色文章。
以下是我先写了一篇小文章,关于现在社会上有个词叫躺平,年轻人里面的一个现象。我自己先简短的写了一篇大白话文章,
原文”在现在的社会里,有不少年轻人选择了所谓的躺平,所谓躺平的就是不再像以前那样拼命的追求升职加薪,买房买车,反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为悠闲的低欲望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现象呢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现在社会压力大,竞争激烈,很多人都感到疲惫和无力。但是,我们也得看到,如果长期的躺平下去,可能会有一些问题,首先你个人的发展可能会受到影响。人生是我们自己的,每个人都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利和能力。那如果年轻的时候就选择躺平,停滞不前,那可能会错过很多机会。那以后年老了可能会后悔。在其次,如果大家都躺平,那我们整个社会的整体的活力就会受到影响,社会也是需要进步的,需要创新的,都离不开年轻人的参与和努力,如果年轻人都选择安于现状,那么社会的发展就会放慢脚步。当然我这并不是说就不能去追求一种轻松的生活方式了,而是说在追求轻松的同时也不能放弃对个人发展和对社会进步的这个这个要求,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去找到工作和生活的一个平衡点,既照顾到自己的身心健康,也为社会去贡献自己的力量,为自己的这个成长不懈的去努力。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更好的一个选择。“
你可以看到我基本上用的就是一些大白话去描述的这么一个现象,以及一些综合方面的一些思考。接下来我需要人工智能用更华丽的词藻来重写关于这篇文章,
就是我基本上就是把这段内容输入给AI,我会发出提问”你好,人工智能,这是我写的一篇文章。你可不可以用更华丽的词藻来重新帮我写一遍。“
以下是AI修饰后的内容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大潮中,一股名为躺平的风潮悄然兴起。它涌动在年轻一代的心中,仿佛是对现代生活节奏的一种无声的抗议。这群年轻人,他们选择放下身边的竞争和奔波,他们去追求一种更为宁静淡薄的生活方式。在他们看来,生活不必非要在高楼大厦的竞赛中消耗殆尽,而是可以在悠然自得中去找到真正的自我。然而在这片看似恬静的躺平大海之中,隐藏着潜在的风险和挑战,一方面,当个人选择在青春年华里放弃奋斗和进取,他们的人生轨迹,可能因此错过了通往卓越的列车。未来的某一天,当回首往昔,可能会有一丝对未来未尽全力追寻梦想的遗憾。另外一方面,如果这股躺平思潮在社会中蔓延开来,可能会影响社会整体的活力与创新能力。那么社会的进步与繁荣,往往需要新一代的年轻人用他们的热情和才智来书写。当然,追求一种舒适平和的生活状态无可厚非,关键在于如何去追求个人安宁的同时不放弃对自我成长的追求,不放弃对社会进步的贡献。寻找一种在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之间的一种平衡,或许是每一个年轻人应当深思的一个课题,在这个多元复杂的世界里,既享受生活的平静,又不失对未来的热情与梦想。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充满色彩和意义的。“
AI润色之后的结果,你可以看到就是它更加具有文学性,读起来更加的朗朗上口,一看就是一个有文学修养的人写的。
接下来我们再来尝试。我会继续向AI提问,”你好,请用古文来重写,关于社会上躺平的风气“,因为前面我已经写好的那个内容给AI了,所以AI是知道我的中心思想的。所以AI在润色的时候,只是去改这个风格不会去更改中心思想的。
以下是AI修饰后的内容:
”时至今日,世风日下,纷扰不已,由躺平之风渐起于青年之中。彼等弃与俗世之繁华,不再苦苦追逐名利之事,似欲遁入一方净土。其生活恍若隐逸,欲求一种简约而平和之生存之道。世人以为生命之不必在奔忙中迷失,可于闲静中寻得真我之归处。然而此种表象之下,隐忧莫测,若于青春之时肆意而安逸,个人之材质与潜能,或将埋没于未经探寻之深渊。他日回首,或将对此段蹉跎岁月怀有淡淡之憾。且若此风一蔓延,社会之生机与创新,恐受寒,故求生活之宁静非罪,但在个人之安宁与社会之责任间当求一平衡。劝青年意在保持心灵之平静与自由之际,亦莫忘自我成长之至社会之担当。于纷扰之事,维持生活之静谧,同时又怀未来之憧憬与追求,斯乃更高雅之生存之道也。“
AI用这个古文一写,马上就高下立判。
我们依然可以尝试更多的风格,比如可以对AI提问”你好,请用七言绝句来重写这段内容。要求,同样的内容,同样的寓意,同样的中心思想。“
以下是AI修饰后的内容:
四态炎凉欲躺平,青年遁世自逍遥。月下寻真归影至,深渊未叹恨无聊。社会需才非沉寂,心灵自由自未消。繁华一梦求高远,谨守成名待实招。
AI几乎是不加思索的啊,几秒钟之内就把这篇文章给写出来了。所以人工智能的文采是非常非常了得的。
利用AI完成内容翻译
我们将步入第二个环节,探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以特定风格翻译外语。在此,我将为大家举一个生动的例子。不知大家是否听说过纪伯伦,这位来自黎巴嫩的杰出作家与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散文大家。他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散文诗,题为《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On Not Your Children Are Your Children),这首诗几乎被译成了世界各种语言,广为流传。它主要面向父母群体,无论你家中有孩子,还是你是长辈,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首诗都值得一读再读,细细品味。它教会我们如何正确对待孩子,深受全球教育家和父母的推崇,其价值不言而喻。
纪伯伦作为一位外国诗人,其原作自然是以外文形式呈现的。我这里展示的是英文版本的散文诗,《On Not Your Children Are Your Children》,其中有一句为“They are the sons of the longing for itself”。如果你英文功底扎实,不妨自行阅读这首英文散文诗。在此,我们不再赘述。
那么,假设我英文水平有限,又该如何是好呢?这时,我便会求助于人工智能,让它来帮我完成翻译工作。
我们该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来完成这项翻译任务呢?首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进行直译。但在此之前,我想确认人工智能是否了解这首诗。于是,我问道:“您好,请问您熟悉纪伯伦的散文诗《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孩子》吗?”它回答道:“当然知道,这是纪伯伦的一部著名作品,收录于他的作品集《先知》中。”看来,它不仅知道这首诗,还对其背景有着深入的了解。
原来,这首诗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先知》这一作品集中的一篇佳作。在这首诗里,纪伯伦深刻探讨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强调孩子们虽源自父母,却拥有自己的生命和使命。这首诗指出,父母应给予孩子爱与引导,但不应将自己的想法和梦想强加于他们,这是许多父母常犯的错误。父母与子女间的矛盾和冲突,往往源于彼此间的过度控制。父母希望孩子延续自己的梦想,有时甚至将自己未竟的梦想寄托于孩子身上,但在纪伯伦看来,这些都是错误的观念。
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哲学思考和优美的语言,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当我表示想了解更多关于这首诗的信息时,人工智能表示可以帮我查找更多详细资料。由此可知,它确实对这首诗有着深入的了解。
既然人工智能已经熟知这首诗,我便无需再将诗文内容输入给它。与之前的例子不同,这次我无需重新输入文章,因为这首诗已经作为知识存储在人工智能的“大脑”中。于是,我直接给它下达了指令:“太好了,既然你知道这首诗,那就请把纪伯伦的散文诗《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孩子》直接翻译成中文吧。”它立刻开始工作。
下面,我来为大家朗读一下人工智能翻译成的中文版本:
“您的孩子并不是您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自己渴望的儿女……让你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的欢喜吧,因为他爱箭,也爱弓稳稳地在手。”这是一段非常优美的翻译,其中,“宅底”应更正为“住宅”,意指孩子的灵魂居住在未来某个我们无法想象的住所中。因此,我们无需庇护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未来,那是我们无法预见和梦想的。我们不应局限或限制孩子的发展,因为他们代表着未来。正如诗中所说,我们应努力变得像他们,而不是要求他们变得像我们,这是我们需要转变的观念。
然而,尽管这个翻译已经相当不错,但我觉得它稍显直白,少了些许文采。于是,我决定尝试另一种方法。之前我曾与大家分享过一个技巧,那就是可以让人工智能扮演某位作家的角色,以其独特的书写风格来创作或翻译文章。这种方法非常实用,特别是当我们想要达到某种特定的效果,却又难以用言语准确描述时。
简单来说,如果你喜欢某位作家的风格,只需告诉人工智能:“请用这位作家的风格,帮我写一篇文章或翻译一段文字。” 由于人工智能已经阅读过古今中外所有作家的作品,因此你提到的任何作家,它都能迅速理解并模仿其风格。无论是鲁迅的犀利,还是张爱玲的细腻,它都能轻松驾驭。
接下来,我决定用同样的方法,让人工智能以中国散文家徐志摩的文风来翻译纪伯伦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徐志摩的文风优美抒情,充满对自由和个人表达的渴望,我相信他的风格会为这首诗带来全新的感受。
于是,我对人工智能说:“请用徐志摩的文风来翻译这首诗。” 它谦虚地回应:“可能会是这样子的。” 接着,它便以徐志摩的风格,缓缓道出了这首诗的译文:
“孩子啊,你们如同清纯的飞鸟,从我的,从我心的森林里飞出。你们虽然透过我的生命而生,但并非属于我,我能给你们的不过是爱与庇护的港湾,就如同夜晚的星辰,引领着你们向着自己的方向飞翔。你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的灵魂在高山上翱翔,你们追求的梦想是我永远无法企及的远方。我能做的只是像根扎在大地的树,默默在你们飞翔的天空下祝福,期待。孩子们,你们是明天的使者,从未来飞来。我试图透过你们的眼睛窥视那未知的天地,但我知道这世界属于你们,不属于我。我的任务完成时,我将轻轻褪去。就这样让爱在我们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即使你们长大成人,我的心将永远伴随着你们,在生命的路上,我希望成为你们坚强的依靠。直到你们找到自己的路,翱翔于无垠的天空。”
这段译文充满了徐志摩特有的抒情与优美,让人仿佛能听到飞鸟振翅的声音,看到孩子们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翱翔。这就是人工智能的神奇之处,它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为我们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文学风格。
在此,我仅仅是在现场为大家展示这款人工智能所具备的卓越写作能力。它的写作速度极快,文思泉涌,几乎在眨眼之间就能完成任务。这样的写作境界,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无疑是难以企及的。我想,即便是专业的作家,在写作速度上恐怕也难以与之匹敌。因此,大家应当善用这一工具,让它成为我们创作和表达的有力助手。
利用AI整理书籍笔记
接下来,我要分享的是第三个技巧,也是人工智能的又一个重要应用:帮助我们整理书籍笔记。这是什么意思呢?让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来说明。
当我们在阅读书籍时,总会遇到一些让我们深有感触的地方。这时,我们会记录下一些关键字、感触点或感兴趣的例子,甚至包括我们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理解和感悟。然而,这些笔记往往是碎片化的,不够系统。那么,人工智能就能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它可以将这些碎片化的关键字、小句子和感悟点整理成一篇小文章或笔记。因为我们在阅读时,不可能长篇大论地写笔记,以免影响阅读和学习。而人工智能则能将这些潦草、碎片化的笔记整合成一篇通顺、流畅的文章。
此外,有时我们读了一本书,觉得非常喜欢,想要复述给身边的人或孩子听。但复述之前,我们往往需要提前准备,才能讲得比较通顺。而人工智能也能帮我们完成这个任务。
我们只需要告诉它哪些点我们比较感兴趣,哪些点我们比较有感触,以及我们记录的一些关键词。然后,它就能马上给我们补全成一篇100至300字的文章。这样,我们在复述时,只需要念这篇文章就可以了。
比如,刚才提到的纪伯伦的《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孩子》。我在读的时候,也记录了一些自己的感悟。比如,孩子其实并不属于我们,他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个观点让我深有感触。我认为,对孩子,我们需要有敬畏之心。虽然他们是借助我们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但他们并不属于我们。因此,我们不应该想着去控制孩子,去操控他们。
另外,纪伯伦的观点还告诉我们,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我们父母总是想要把我们的想法灌输给孩子,但这其实是不对的。我们不应该要求孩子跟我们想的一样。有时,孩子想的不一样,反倒是好事。我们应该鼓励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想法。
同时,我也不认为孩子以后一定要像我们。如果他们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那又怎能期望他们有更好的未来呢?纪伯伦还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观点,那就是我们要努力变得像他们。因为孩子代表的是未来的方向,他们总是会去接触一些新鲜的东西。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总是需要跟随他们的步伐。
最后一点让我感触颇深的是,孩子最终是要离开我们的。这是一场关于分别的爱。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总是越走越远的。他们在前面走,我们望着他们的背影越来越远。这是我们必须接受的一种爱的形式。
虽然我在读的时候只能记下这些简单的字句,但我可以让GPT帮我补全成一篇200字的文章。这样,我就可以把这篇文章念给身边的朋友或我的先生听,分享我读了这篇文章之后的感受。
让我们来看看GPT是如何帮我补全这篇文章的。他根据我刚才记录的关键字和点滴感悟,为我撰写了以下文章:
“在深入研读纪伯伦的《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孩子》之后,我深受这首诗的触动。它以深邃而悠远的语言,向我们揭示了父母与子女之间那种复杂而微妙的关系。这首诗让我深刻意识到,孩子们并不属于我们,他们是独立自主的个体。他们拥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作为父母,我们不应试图去控制或操控他们的生命轨迹,这种做法是不恰当的。
孩子们的心灵是新奇而充满想象的,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与成人截然不同。纪伯伦的诗句提醒我们,不要期望孩子们的思考方式和我们相同,也不要强迫他们去接受我们的观念和梦想。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权拥有自己的思想和追求。
更重要的是,这首诗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努力去理解孩子,而不是试图让他们成为我们的复制品。我们应该尊重他们所代表的未来,尽我们所能去学习和适应他们的世界,因为他们正带着新的希望和梦想,引领着人类往前走。
最终,孩子们终将离开我们,踏上自己的旅程。这是生命的自然规律,也是父母必须接受的现实。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爱和支持,为他们即将到来的未知之旅做好准备。
通过阅读这首诗,我感受到了作为父母的责任和挑战,也明白了爱的真谛不仅仅是给予和保护,更是理解、尊重和释放。纪伯伦的话如同明灯,照亮了我在充满挑战的育儿之路上,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生命的意义和父母的角色。”
值得一提的是,GPT甚至能猜到我是一位父母,因此在文章的结尾,它还特意添加了一句话,来强调育儿之路的挑战以及对生命意义和父母角色的深刻理解。这确实展现了GPT强大的补全能力。
所以,大家可以利用GPT的这些功能、优势和长处,来帮助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的各种写作需求。我相信,它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毕竟,我们自己随手记一些笔记虽然容易,但要整理成一篇语句通顺、逻辑结构合理的文章,还是需要花费不少功夫和时间的。而人工智能则可以极大地解放我们的时间和生产力,让我们能够更专注于去做那些我们最应该做的事情。
总结
我们一共总结了三点关于如何利用AI进行写作的小技巧。
首先,我们以“躺平”这篇文章为例,探讨了如何借助人工智能来润色我们的文章,使其更加出色。
其次,我们以纪伯伦的诗作为例子,展示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将其翻译成各种风格,包括徐志摩式的翻译,让文章呈现出不同的韵味和风采。
最后,我们讨论了如何让人工智能帮助我们整理书籍笔记。这里我只是用纪伯伦的例子抛砖引玉,大家可以尽情想象,根据自己的写作需求,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来实现更高效、更便捷的写作。
有一位朋友提出了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人工智能是否可以帮助老人写回忆录?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我们深思。想象一下,一位老人一生经历跌宕起伏,退休后有时间、有精力,想要写一本回忆录传给子孙后代,甚至传给世人,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然而,老人可能因为眼睛容易疲劳、写作速度较慢等原因,难以独自完成这项任务。那么,我们能否利用人工智能来提高他们写回忆录的效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