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解锁 DeepSeek 超强生产力

为什么别人能用 DeepSeek 写出高质量论文,你却只能用它聊聊天?想让 AI 成为生产力工具,结果指令写不好,只能和 DeepSeek 反复拉扯,到最后反而被 AI “消遣” 了。没关系,本文将分五步教你使用近期超好用的 AI 神器 DeepSeek,充分激活它开挂般的能力。
首先,我们来聊聊新手使用 DeepSeek 这类大语言模型时会遇到的一些常见痛点和原因。为什么别人的 AI 能力多样,而我的 DeepSeek 好像只能闲聊呢?这主要是因为很多人使用 AI 较少,对大语言模型的能力认知不够全面。这里再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DeepSeek 的基本能力。用一句话概括,DeepSeek 就是一个文字全能助手,凡是能用文字表达的东西,都可以借助 DeepSeek 辅助输出;很多非文字类的需求也能借助 DeepSeek 转化为文字方案或指导。
它的基本能力可简单分为三大类:
一是基础问答类,包括聊天、查资料、翻译等日常简短直接的内容输出。这是大部分使用者最常用的功能,他们无需复杂沟通,直接把问题输入就行。
二是逻辑推理类,即一些无法直接查询到结果的内容,需要 AI 帮助分析处理后得出结果,比如解题、分析数据、因果推断、复杂决策等。使用这类能力时,大家需要稍微思考一下提问方法,因为不同的表述可能会得到大相径庭的结果。比如同样是证明 “1+1=2” ,用数学方法和用物理方法的思路就完全不一样。
三是创意生成类,这类能力更为复杂和广泛,包含各种领域的内容创作、论文方案撰写、编程代码、任务分解规划、功能型角色输出等。新手在生成这类内容时,通常会感到吃力。
新手还会遇到以下几个痛点:文本输出质量不可控,主要是因为没有掌握好与 DeepSeek 的沟通方法;内容浅显、不够深入,且啰嗦不精炼,主要是缺乏让内容更精确的技巧;没办法快速让 AI 输出答案,需要聊很久,主要是因为提问效率低,且由于经验不足、技巧欠缺,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小众需求。
当然,DeepSeek 还可以上传文档,后续也会慢慢更新多模态的能力,比如语音识别和对话、图片生成和识图,甚至视频生成和视频对话等。虽然现在还未更新,但大家不用着急,正好趁着这段时间,跟着我学习如何将文本生成能力发挥到极致。
接下来,大家按照我讲的这五个步骤优化对 DeepSeek 的使用习惯,一定能解锁 DeepSeek 强大的生产力。
第一步,认知重启:从基本框架到方法论。有很多人认为,DeepSeek 作为推理模型,会主动根据任务目标去推理实现目标的方法和过程,所以根本不需要提示词技巧。但我觉得,虽然很多时候 AI 能快速输出简单指令下的优质内容,但如果把所有输出规则和要求都完全交给 AI 掌控,往往很难满足我们在特定场景下的使用需求。我们也许不需要复杂的提示词工程,但基本的提问框架还是要有的。再强大的 AI,也得先了解我们的背景和需求,才能给出精准答案。它擅长推理答案,但你总不能让它去推理背景和需求吧。比如 “我三天没吃饭了,现在就想吃一碗地道的不加葱的面,哪里能买到”,这样的指令就比简短的一句 “我饿了” 更精准快速。
除了最简单的基础问答类使用场景(只需要输入简单问题就能得到答案),在其他情况下,我们需要了解基本的提问框架。有一个比较专业的理论框架叫做 CoS 框架,感兴趣的话可以深入了解一下。简单总结就是三点:背景加目标加要求。背景包含与想要输出内容相关的一切必要信息,比如场景、时间、地点、事件、受众等,越详细越好;目标是具体的输出任务以及要达到的效果;最后是输出要求,包含输出格式、字数、语言风格、情感语调,以及一些可能需要避免的内容或注意事项 。
这个框架适用于绝大多数使用场景。比如在职场写周报,如果只是问 “请帮我写一篇周报”,再强大的 AI 都会蒙圈。但利用基本框架来写:“我是互联网运营,本周做了双十一的活动策划,请帮我写一篇周报,想让老板看到我的创新点和数据敏感度,字数控制在 500 字以内,用数据支撑观点”,再附上包含工作内容的文件,基本上就能做出一篇让自己满意、老板认可的工作周报。
在上述基本框架的格式要求部分,我们还可以加入更具体的输出逻辑要求,也就是方法论模型,比如一些著名的模型,SWOT 分析模型、4P 营销理论等,让输出结果更具逻辑,或更符合所在行业的文本习惯。比如要写一篇短篇小说,就可以让 DeepSeek 按照三幕式结构模型或者英雄之旅模型来撰写,当然,前面的背景和目标也不要忘记加上。也就是说,无论想要生成什么类型的文本,基本上都可以套用现成的方法论模型构建初步逻辑,减少 DeepSeek 自由发挥导致结果不理想的概率。最终输出内容的行文逻辑和文章质量都会受这个方法论模型影响。这是一种用小模型推动大模型的方法。当然,如果不限制 DeepSeek 的思维逻辑,聪明的 AI 通常也会在深度思考过程中自动使用它认为适合的优质方法论来撰写,所以是否给 DeepSeek 决定权在你。
这时,我们会遇到下一个问题:不知道要写的这类文本有什么方法论模型,该怎么办?很多小伙伴可能会抢答:问 AI 就好。
第二步:反向输出,用原问题完善思维链接。简单来说,就是把知识盲区交给 DeepSeek 来补充,尤其适合只有模糊需求、不知道如何提出更专业问题的情况。利用原问题反问 DeepSeek,让它先教你怎么提问,再让它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这样就能实现当有了基本目标后,让 AI 自问自答的完美闭环。通过这种方式,还能解决因认知不足导致提问简单,最终写出的文案质量差的问题。这种方法尤其适合自学,我就是这样自学 DeepSeek 深度使用的。比如,我可以问 AI:“我是一个 AI 使用新手,如果我想在几天内系统学习 DeepSeek 的使用,我该提一些什么问题?请给我列举 20 个。” 大家发现了吗?这个简单的问题,也基本遵循了第一步的背景加目标加要求的框架。这时,DeepSeek 会给我们提出 20 个问题,我们就能知道原来学习 AI 使用还有这么多之前没想到的维度,就可以拿着这些问题开始自学了。要是觉得不够,还可以反复问、反复学。
第三步,领域穿透,用知识杠杆撬动专业壁垒。记得在上一期视频里,我教大家给 AI 设定一个人设后再输出内容,会得到更有效的回答。这一步其实是给人设的进阶操作。当要写的东西专业性较强,设定的人设限制表达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 AI 能够识别的其他领域的认知地标来解释复杂内容,用跨领域的方法提升内容输出的创意程度。比如在写论文的文献综述时,采用这样的指令:“用争议焦点地图法整理近三年 NLP 领域顶会论文,x 轴为模型效率 vs 伦理风险,y 轴为工业界应用 vs 学界批判,并标注五个高密度争议区”,这样就能用一种在法律领域常用的方法解决论文文献综述的难题。
如果这个例子不太好理解,我们再换一个。给 DeepSeek 设定身份后,还可以给一些其他领域的案例,或者用一些行业黑话来激活领域创意,提升内容的创意度。比如想开一个奶茶店,想写一份运营方案,可以这样发指令:“你作为一个打造过多个 50 家以上连锁奶茶品牌的产品运营,请帮我制作一份 2025 年全新的奶茶品牌运营方案,参考小米企业的发展思路和小米汽车的营销策略,拆解并将产品运营思路的转变过程和关键动作应用到二线城市中小型奶茶店,做好预算。” 这样的指令能让你和 DeepSeek 都打破思维定式,实现领域穿透带来的跨界惊喜。
第四步,指令优化,反弱点机制重构输出质量。反弱点机制其实就是避开在文案输出时容易产生错误的区域,简言之就是避雷。如果无法主动避开,就让 DeepSeek 主动为我们标注出文章的弱点或雷区,以便在深化内容或进行下一轮对话时重构内容输出质量。举个例子,我们需要设计一套教育培训课程,可以这样写:“作为获评省级精品课的教研组长,使用概念冲突教学法设计高中生物基因编辑课时,需包含三个易错点预警。” 当我们做自媒体运营需要洗爆款标题时,可以写:“作为拥有百万粉丝的情感博主,按情感钩子 70% 加信息增量 30% 的公式生成 20 条随机的小魔术标题,需要通过标题党检测,筛选并提示可能的敏感词。” 大家发现了吗?以上几步内容其实都是在优化第一步给出的整体提示词框架。在背景、目标和要求各方面指令内容都获得全新的书写思路后,相信大家能用 DeepSeek 处理绝大多数文本输出场景了。
接下来就是更复杂的最后一步:对抗进化,让 AI 成为自己的教练。如果想要获得高度严谨、内容逻辑完美自洽的方案和文本,可以利用分步提示词构建一个 AI 的自我博弈战场,让 DeepSeek 帮你检查校对,并在辩证中输出更全面优质的内容。简单来说,就是让 DeepSeek 在输出时,从反方向提出问题,接着又从正方向提出解决方案。比如我们要制作一套 AI 广告营销化的线上课程营销方案,给 DeepSeek 的指令可以这样写:第一阶段生成方案;第二阶段切换视角评判,如果预算和时间缩减 50%,哪些环节会崩溃;第三阶段输出抗压版方案加韧性评估报告。这样既能了解方案的抗压尺度,也能对过于理想化的内容进行更合理、现实的评估。
再比如当我们需要决策支持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个方法。比如要做一个投资的风险评估,可以这样写:原始输出对某某新能源电池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对抗训练,模拟资深风控官的 20 个灵魂拷问,并给出对应的回答;终极输出带有漏洞修复记录的投资建议书。通过这种类似 “精神分裂” 的思路,再次利用上期视频说到的反证方法,实现更严谨、更全面的内容输出。有兴趣的话,还可以创造出更多的角度和 “人格”,让 DeepSeek 在虚拟世界里 “自我博弈”,感受一下看着 DeepSeek 自己跟自己 “吵架” 的乐趣。
以上就是关于 DeepSeek 的进阶使用技巧。接下来再分享几条从各处收集的,可以直接提升你 DeepSeek 使用效率的指令关键词。
第一,如果想让 DeepSeek 输出的内容不那么专业晦涩,或者避免文绉绉看不懂,可以在最后加一句 “说人话”。
第二,如果有时候 DeepSeek 给的答案长篇大论,让你找不到重点,那么就加一句 “去掉废话”。
第三,如果觉得深度思考的模式还不够深,那就在文本最后加一句 “请深度思考至少 20 轮”,这样就可以开启 “地狱级” 思考深度,当然,你也会收获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
第四,如果经过多轮对话后,感觉 DeepSeek 好像逐渐忘记了最开始的主题和中间思想,那么可以在最开始锚定一个关键词,输入 “本次对话关键词为 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