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时代,我们的价值何在?
未来,“知识内卷” 或将失去意义,我们应学会与机器共舞,而非被其掌控。从古至今,我们似乎常常高估学习知识的难度。那么,在人机共生的时代,我们该如何找到自己的价值?现在让我们一同探讨人工智能这个热门话题,今日的主题稍作调整 —— 人机时代,我们的价值何在?
想必大家最近频繁听到这样的言论:人工智能来临,你的工作可能被机器取代,未来人类或许会被机器奴役,人类正在经历一场重大变革等等。从某种程度来看,这些话有一定道理,而且这场剧变才刚刚开始。但我们不妨思考一下,人工智能明明是人类的创造,为何会引发这样的忧虑呢?明明我们人类才应该是主角呀。
这次人类发明的工具 —— 人工智能,与以往工业革命时期的蒸汽机、汽车以及后来普及的电有所不同。在工业革命之前,人们的收入没有显著变化。工业革命开启后,情况发生了巨大转变。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变得越来越不善于思考,有些工作甚至期望人们不要去思考。例如在一些工厂的流水线上,人们只需重复特定动作,无需过多思考,社会生产力却得到了极大提升。
后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进入了一个不得不 “卷学习”“卷知识” 的时代,大家拼命竞争。教育也逐渐偏离正轨,人们对于人性本原性的知识学习却越来越少。而这次的人工智能代表着信息。如果说工业革命是一次重大变革,那么这次就是信息革命。要知道,我们目前所学的知识在机器面前显得微不足道。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学习的东西,机器能够瞬间给出答案。这就迫使我们重新认识人类与机器的区别,思考我们在这个时代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如今,人工智能和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但目前来看,人类还没有自我进化到能够从容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包括我们每一个人。就像 OpenAI 的 CEO 山姆・奥特曼,他在访谈中表示特地放慢了 ChatGPT 迭代的速度。他们本可以更快地推出 GPT 的后续版本,但他担心人类无法应对如此突然和巨大的变革,所以必须给人类一段时间去适应。也就是说,奥特曼故意放缓了通用人工智能 AGI 的到来。
为什么人类需要时间过渡呢?最主要的原因是,AGI 一旦到来,将会颠覆我们对获取知识这件事的认知。其实不用等到 AGI,目前的 ChatGPT 这样的大语言模型已经让人类的教育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我们现在的教育非常 “卷”,这是因为目前的教育只关注知识学习。而且知识的学习与所花时间成正比,尤其是那些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多花时间反复背诵就能掌握。就像有些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为的是花比别人更少的时间学到更多知识。
现在大语言模型来了,知识变得触手可及。我们可以在手机上甚至 AI 眼镜上获取世界上的所有知识,能读懂任何一种语言的小说,戴上耳机能听懂任何国家的语言。这时,你会发现 “卷知识” 的学习变得毫无意义。这并非遥不可及,实际上已经在发生了。最快只要两三年,我们的中考和高考就会有根本性的变化,因为未来的人才选拔不能仅仅基于知识。那应该基于什么呢?应该基于能力,因为能力才是推动人类继续前进的关键。当然,这并不是说现在知识的学习不重要,它仍然很重要,学历也依然有价值,但相比能力而言,学历的重要性可能会逐渐下降。
打个比方,就像我们听微软的 CTO 韦青老师讲人工智能的课程时,他提到微软现在招人学历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为什么呢?因为来应聘的人很多都是 985 高校毕业,都是研究生,都非常厉害。那他们怎么选人呢?方式很简单,直接给出一个问题,大家可以使用任何工具,电脑打开、手机打开、网络也打开,看谁能在一个小时内做出来,或者半小时,甚至十分钟就完成,这样一来,谁的能力更强一目了然。公司要找的不就是能够利用工具去帮助公司解决问题的人吗?例如,公司不需要能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面 1000 位的人,也不需要能背诵唐诗 300 首的人。
就像前段时间 ChatGPT 刚出来的时候,国外很多大学都开始禁止学生使用 GPT 写作业,但同期呢,香港科技大学非但不禁止,还说如果学生用了 ChatGPT 还会给他加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我们看到人类已经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了,是继续守着过去不放呢,还是尽快让学生、让我们整个民族、让我们的整个社会做好迎接未来的准备呢?相比那些禁止学生使用 ChatGPT 的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的做法显然更可取,也更有利于社会发展。
想象一下,当七八年后,09、10 年出生的孩子们,也就是阿尔法时代的孩子们走上社会。他们出生在智能时代,以后解决问题的方式肯定都是电子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比如,交给他们一个任务,比如说下周公司要举办一场产品发布会,让他们策划一个方案出来。你觉得他们会苦哈哈地自己去写一个方案给你,还是会把公司的历史数据放到深度的学习引擎中,生成一个符合公司要求的方案,然后进行微调后交给你呢?很明显,后者更加高效,质量也更高。
所以未来比拼的不是知识储备,而是如何有效使用工具的能力。并且大家不要以为只要有工具,大家的水平就差不多。不是的,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工具,可能对人类科技的进步会起到不同的作用。比如,一位设计师可能会利用人工智能绘图工具,快速生成多个设计方案,然后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精细调整,为公司带来创新的设计作品;而一位营销人员可能会利用数据分析工具,精准地了解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为公司带来更多的业务机会。
咱们来做一个思想实验,这样或许大家就能更清楚地明白一些道理啦。假设有这么三个人,他们都能够熟练地运用机器,只要向机器提出问题,就能得到相应的答案哦。现在呢,他们都打算利用机器的能力来对自己的电动汽车进行改进。
先看第一个人,他对电动汽车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解,不过呢,他的知识体系里并不包含人类有史以来借助外力实现从 A 点到 B 点的全部经历和相关知识哦。于是,他就直接向机器询问如何做出一个更好的电动汽车,然后机器就给出了答案。比如说,就像一个只专注于电动汽车某几个特定技术环节的工程师,他对电动汽车的电池续航提升、电机性能优化等方面钻研很深,但对于人类从古至今出行方式的演变,比如从最初的步行、骑马,到后来的马车、蒸汽机车等整个历程并不了解。
再看第二个人,他对于电动汽车的原理有基本的理解,但不算特别深入哦。不过呢,他对人类有史以来实现从 A 点到 B 点这个过程中的种种艰辛和坎坷倒是了解得挺多的。所以他向机器询问的是如何做出一个更好的交通工具,接着机器也给出了答案。举个例子呀,就好比一个对汽车行业有一定了解的人,他知道汽车发展过程中遇到过的诸如道路建设不完善影响出行、早期汽车故障频发等问题,也知道人们为了能更便捷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不断尝试各种交通工具的过程,所以他的视角会更宽泛一些。
最后看第三个人,他对于电动汽车仅仅只有感性的认识,但是呢,他拥有数学、物理、化学等现代科学的知识,而且他很明白问题的核心其实是要解决如何从 A 点到 B 点这个根本诉求。于是他就向机器询问如何从 A 点到 B 点,那大家想想,这三个人所问问题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呢?就在于开放性呀。第一个人问机器,机器大概率只会给到关于电动车的改进方案;第二个人问呢,机器可能会给到比电动车更好的一种交通工具的方案;而第三个人问的话,机器有可能会给出一种全新的方案,甚至可能都已经不是我们常规认知里的交通工具啦。比如说,机器或许会给出一种基于全新能量传输方式实现空间瞬移来达到从 A 点到 B 点的设想,这可就完全突破了传统交通工具的范畴啦。
那大家猜猜看,哪一种人更有可能会对科技提供突破性的进展呢?答案就是第三种人哦。大家有没有发现呀,在我们目前的人才储备当中,第一种人是数量最多的,而第三种人却是最少的呢。
这个思想实验其实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哦,那就是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得重新思考一下我们何以为人,以及人类的价值到底体现在哪里呀。说这么多,可不是说目前知识的学习就不重要了哦,完全不是的呀,知识的学习在任何时候那都是相当重要的呢。就好比我们建造高楼大厦,知识就是那一块块坚实的基石呀,没有它们可不行。但我们得明白要怎么去学,怎么去思考才行哦。
大家想想看呀,人类在历史上遭遇灭绝危机的情况可不少呢。比如说远古时期的大洪水呀,还有各种瘟疫肆虐的时期等等,那为什么人类能够一直生存至今呢?就是因为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呀,会思考,是一种能够适应复杂变化的智能生物呢。就像在面对一次次自然灾害时,人类会想出各种办法去应对,比如建造堤坝抵御洪水,研发药物对抗瘟疫等等。
在人工智能面前呢,我们当然也是能够继续去适应的啦,我们要做的就是扬长避短呀。你看现在,应该已经没有什么人会想着去跟汽车比速度了吧,也不会去跟挖掘机比力量了吧,人类没必要去和自己发明的工具较劲儿呀。我们要做的就是去拥抱它、用好它哦。要知道呀,以后只要是那些可重复的、能做成模型的、能找到规律、能形成范式的工作,机器它都能学会呢。就好比工厂里的流水线作业,机器可以精准无误地重复操作;还有数据统计分析这类有规律可循的工作,机器也能做得又快又好。
要是古人知道现在的机器人几秒钟就能把他们十年寒窗苦读的成果全部掌握,那古人会怎么想呢?其实呀,我们从古至今都在高估知识学习的难度呢,人的真正价值就这样被知识学习的难度给掩盖住了呀。
最近在网上看到这么一句特别扎心的 “灵魂拷问”:我们明明生产力进步了,科技也进步了,为什么我们还活得这么的辛苦,甚至还没小时候开心,为什么呢?韦青老师在他的 PPT 上就有这么一句话,我给大家分享一下哦:你认为你的价值可能恰恰不是你的价值,你不认为你的价值恰恰是被过去可能上百年的教育给掩盖了的人的真正价值。这句话确实有点长,大家可以截图下来好好看看,再结合刚才那个 “灵魂拷问” 好好思考一下哦。
其实呀,这就又回到了我们今天的主题啦,在人机时代,我们何以为人呢?能看到现在还没刷走的你呀,相信已经有所共鸣了吧,但也不用太焦虑哦。就像我们在跑步的时候呀,可以看看路边的小草有没有发芽,感受一下空气中有没有春天的味道,听听微风吹过耳边的那种惬意声音;在游泳的时候呢,感受一下水从耳边流过的那种自由感。这种美妙的感觉呀,机器它是不会有的,只有我们人类才有呢。所以我们人类应该用更人性、更有灵性的方式去生活,而不是整天卷天卷地的,特别是不要去和机器卷哦。我们要做的就是重新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去学习、如何去教育、如何去工作、如何去拥抱和使用机器,搞明白未来我们人类和机器的区别,弄清楚我们何以为人呀。
最后呢,推荐大家去看一看维纳写的那本书《人有人的用处》哦,对于理解人机时代我们何以为人这个问题很有帮助呢。这也是最近黄仁勋说建议年轻人要学习生物学的原因呀,因为生物学思维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何以为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