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岁职场困局:公司裁员真相与三条逆袭出路!
在当今职场,35 岁仿佛一道无形的坎,许多人面临着职业发展的困境。你是否发现,身边不少 35 岁左右的朋友在职场中举步维艰?就像我的两个朋友,一位是 35 岁的程序员老张,曾经凭借熟练的编程技术在还算不错的互联网公司站稳脚跟,可随着技术的快速更新换代,他这几年也渐渐感到力不从心。AI的技术发展和开发框架层出不穷,老张学习起来颇为吃力,工作效率也大不如前。公司虽然没有直接裁掉他,但给他分配的任务越来越边缘,最近老张明显感觉到自己在公司的地位岌岌可危。
还有 一位37岁做市场营销人员老王,他在行业里摸爬滚打多年,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和资源。然而,公司业务调整,开始大力拓展线上市场,注重数字化营销和社交媒体推广。老王对这些新兴领域并不熟悉,还是习惯于传统的营销模式,在团队中的价值逐渐被削弱,被边缘化的感觉让他焦虑万分。
像我这两位朋友的情况并非个例,35 岁后在职场遭遇困境似乎成了一种普遍现象。那么,公司为何倾向于淘汰 35 岁以上的员工呢?其实,公司有自己的考量。从经济角度看,公司要发展就必须不断换挡加速,老员工工资相对较高,而随着年龄增长,人的精力和学习能力可能会有所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工作效率。人到中年,家庭琐事增多,孩子上学、父母生病住院等问题会分散员工的精力,使他们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而且,部分老员工在公司工作多年,可能会形成一些 “老油条” 毛病,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不足。所以,公司为了保持竞争力,往往会选择淘汰部分老员工,引入更年轻、更有冲劲、成本更低的新人。这种淘汰方式被人事美其名曰 “绩效优化”,实则是一场残酷的职场洗牌。
既然 35 岁后职场危机是大概率事件,我们就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提前做好准备。那么,如何避免 35 岁以后 “职场如狗” 的困境呢?这里有三条逆袭出路。
出路一:思维转换,从打工仔到老板的蜕变
当打工思维限制了你的发展,你需要像凤凰涅槃一样,打破常规,重塑思维模式,才能在 35 岁后的职场丛林中找到新的方向。
我的老同学,他之前在地产行业打拼多年,带领团队屡创佳绩,年年都是销冠,能力自然毋庸置疑。然而,地产行业加班严重,长期的高强度工作让他身体不堪重负,年纪渐长后,他决定离开。当时聚会的时候听到他的决定,我们还极力的劝阻他做这样的决定。后来他开了一家母婴店,可他把母婴店经营得跟售楼部似的。门口摆放着精美的水座,铺着红毯,张贴着醒目的地贴;店内天花板吊着华丽的漆板,挂着横幅,就差站两个保安了。他发的朋友圈、做的活动,以及与客户沟通的方式,都和做地产时如出一辙。
之后我也曾多次提醒他,地产和母婴行业有很大区别。地产行业注重展示实力和高端形象,产品单价高,而母婴行业卖的是信任和亲和力,过于高大上未必是好事。但他似乎始终无法理解两者的差异。这其实不能怪他,刚从公司出来的打工者,往往需要经历一番痛苦的蜕变才能摆脱原有的思维模式。公司为了提高效率和降低员工流失风险,通常会将员工培养成专注于某一环节的 “零件”,每个员工只负责一个特定的工作,这样做虽然在公司内部能提高效率,但也导致员工思维单一。一旦离开公司,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他们就会发现自己的思维模式固化,遇到问题总是习惯性地从过去的技能和经验中寻找答案,即便明知可能不对,也想尝试,因为过去依靠这些成功过。这种路径依赖就像一道枷锁,束缚了他们的发展,过去的成功经验反而成了未来前进的最大障碍。
那么,如何打破这种路径依赖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寻找贵人带路。我有个高中同学,高中毕业就跟着叔叔做农副产品。刚开始,他什么都不懂,只是跟着叔叔打下手,认真观察叔叔如何选果子、谈价格、发货、储藏等各个环节。等他把这些技能都学会后,叔叔给了他一笔资金,让他独立经营,并分给他一些老客户。如今,他的生意做得有声有色。如果没有叔叔的引领,他很难在这个行业立足。另一种方法是自己闯荡,但要做好长期不赚钱的心理准备。在这里,我要给大家泼一盆冷水,不要轻信网上那些所谓的离职创业一夜暴富的神话。那些成功案例要么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准备,厚积薄发;要么就是别有用心之人编造的谎言,目的是割韭菜。商业竞争靠的是实力,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认知、资源、资金和能力,就不要幻想比行业老手赚得更多。靠运气创业是不现实的,还不如去买双色球碰碰运气。我认识的大多数白手起家的老板,创业初期都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挫折。有一个做炸鸡的老板,原本是卡车司机,为了创业卖了卡车开店,结果连续亏损了两年。幸亏他在小县城,房租成本较低,才勉强支撑下来。要是在大城市,恐怕早就倒闭了。
出路二:发掘自我,开启人生第二曲线
在 35 岁这个关键节点,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发掘自身的潜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开启人生的第二曲线。
每次谈及 35 岁职场话题,总有人认为被淘汰的都是那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岗位,而搞技术的会越来越吃香。其实,这种观点过于天真。就拿技术岗来说,任何一个行业的技术岗位通常有三种类型的人。
第一种是技术大佬,他们学历高、天赋异禀,对技术极度痴迷。在他们眼中,熬夜搞研究不是遭罪,而是一种享受。毫不夸张地说,一般人奋斗一生可能都无法达到他们的高度。而且,高学历为他们带来了极高的起点和广阔的上升空间,我们普通人奋斗的终点可能都不及他们的起点。这类人在行业中凤毛麟角,我们普通人很难企及。
第二种是公司小牛,他们是团队的中坚力量,天赋虽一般,但对技术充满热爱,愿意钻研,有一定的能力且踏实肯干。在裁员时,老板通常不会轻易裁掉他们,因为还指望他们带新人、解决技术难题。不过,他们必须保持良好的体力,一旦跟不上节奏,就可能成为 “绩效优化” 的对象。这种人的数量也不多,毕竟公司的资源有限,养不起太多。
第三种是普通老人,他们既没有天赋,也不热爱技术,只是为了找份工作糊口。有些人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不适合技术岗位,干了没多久就转行;而有些人明知自己在技术领域没有太大发展前途,却像温水煮青蛙一样,一直混日子。大多数人都属于第三种情况。
人贵有自知之明,若发现自己确实不适合当前的工作,就应该尽早为自己谋划另一条出路。天无绝人之路,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关键是要找到自己的特长并发挥出来。
那么,如何找到自己的特长呢?有两个方法。
一是请朋友帮忙,发现自己 “帅而不自知” 的一面。我的一位同事的叔叔,早年被单位内退,之后尝试过摆地摊、卖衣服,但都未能成功。有一次,朋友去他家吃饭,他没钱准备硬菜,就做了一碗家常面。没想到朋友吃完后赞不绝口,称这是他吃过的最好吃的面。朋友便鼓励叔叔开面馆,并热心地把自家的门面免费借给他使用。叔叔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了店,结果生意火爆,如今已经开了几十家连锁店。他的秘诀就在于擀面的劲道和独特的卤料。
二是从自己的热爱中寻找。自媒体人卢克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最初是做淘宝运营的,后来决定写国际政治方面的文章,当时很多人都笑话他,认为他一个没正经上过大学的小老百姓,不懂政治还妄图涉足这个领域。但卢克文并不在意他人的看法,他一门心思钻研,因为他对国际政治充满热爱,做其他工作是一种煎熬,而写文章熬到多晚都不觉得累。最终,他凭借一篇《文在寅的复仇》成功出圈,如今全网粉丝近千万。
出路三:打破安逸,拥抱不确定性
35 岁的我们不能陷入安逸的泥沼,而要勇敢地打破现状,积极拥抱不确定性,这样才能在变化中寻找机会,实现逆袭。
我的一位兄长,年轻时英俊潇洒,风流倜傥,他的人生格言是绝不主动追女生,因为追求他的女生太多,他都应接不暇。然而,前几天我们一起吃饭时,我差点没认出他。他胖得变形了,整个人的状态与年轻时判若两人。他说打算吃完这顿饭就去一个度假山庄参加减肥训练营,因为医生给他下了最后通牒,说他的身体状况非常危险,负担过重,必须减肥。他自己也意识到,毕业后进入大公司,生活过于安逸,日常的平淡磨灭了他的斗志,把他从一个怀揣梦想的热血青年变成了一个婆婆妈妈、絮絮叨叨、眼神无光、胆小怕事的人。上学时,他可是立志要成为海贼王的男人啊!
人生就是一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老板的之所以头脑灵活、精力充沛,是因为他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比如,明天要给员工发工资,后天要还银行贷款,大后天要给供应商结账,这些压力迫使他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而过于安逸的生活,会让我们逐渐丧失对机会的敏感度。有些机会明明摆在眼前,我们却视而不见,等到别人抓住机会取得成功时,我们才恍然大悟,后悔不已。越折腾才越有机会,越敢于面对不确定性,就越有可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那么,如何从当前的安逸状态中跳出来呢?有两个思路。
一是开放自己,多跟圈外人接触。比如前面提到的做地产的朋友,他的朋友圈全是地产行业的信息,思维过于局限。多与圈外人交往,能让新的思想涌入。尤其是与认知水平高的人交流,早晚你会发现自己的差距,从而开始反思自己,并想尽办法行动起来,向他们看齐。这个时候,你自然会努力寻找自己的优势,去做擅长的事情。如果不主动寻找差距,时间长了,你就会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变得越来越自我满足,一旦生活出现问题,就只会归咎于外界。比如,一些小老板在生意不好做时,总是抱怨大环境不好、口罩影响严重,而大老板们则更拼命地学习,更频繁地与他人交流,寻找新的机会。渠道不行了,他们就考虑转战抖音;国内市场不好做了,就研究开发东南亚市场。总之,要学会内省,不抱怨,不依赖他人,一切靠自己。
二是动起来,身体和大脑至少有一个要保持活跃。读书不一定是为了获取知识,多阅读能激发你的思考;运动也不一定是为了练出肌肉,至少能让你保持年轻的状态。不要还没到中年,就行动迟缓、思维迟钝,像个老头一样。多与外界接触,多尝试新事物,思考多了,磨砺多了,一旦找到自己的特长与市场风口的契合点,就有可能实现腾飞。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公司淘汰 35 岁以上员工,是出于多方面的经济和发展考虑。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消极对待,35 岁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面对职场困局,我们有三条逆袭出路:转换思维,摆脱路径依赖;发掘自我,开启第二曲线;打破安逸,拥抱不确定性。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我们要勇敢地迈出改变的步伐,用实际行动书写属于自己的逆袭传奇。不要害怕失败,因为每一次失败都是成长的垫脚石。让我们一起告别过去的自己,向着未来的光明勇往直前!你准备好踏上这条逆袭之路了吗?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正在经历或即将面临 35 岁职场危机的朋友们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用,欢迎点赞、评论和分享,让更多的人受益。同时,也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的职场经验和感悟,让我们一起在成长的道路上相互鼓励,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