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职业成长-正文

学会这几招让你从容应对失业风险

关注启职鹿公众号
在当下职场,裁员现象频发,人们需提前做好应对准备。面对裁员,常见的直觉行为有完全放松、匆忙求职和过度挑选,这些行为各有弊端。正确做法是从公司视角出发,在裁员前做好财务、能力和人脉三方面准备,如评估家庭财务、周期性更新简历、积累弱链接人脉。裁员后,分求职精选期、底线期、变现期三个阶段规划,各阶段有不同求职策略和应对方式。总之,转换视角、提前准备和合理规划能助职场人从容应对裁员。

我估计现在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2018 - 2019 年,外企裁员,2019 年民企也在裁员,还有各种互联网企业裁员,经济下行带来了一波又一波的裁员潮。所以,很多人都在思考,如果被裁员,自己要做哪些工作准备呢?我举个例子,有个人工作快 10 年了,刚被裁员,好在公司比较合规,给了 n + 1 的补偿。这时候,他可能会想,反正现在有时间也有点钱,先玩两个月,再看看后面做什么准备。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想法。

那么,当面对裁员时,人们直觉的思考或行为方式是怎样的呢?无非是这三种:第一种,好好给自己放个大假。世界那么大,想去看看,就算因为疫情不能出去旅游,至少也可以在家刷刷剧、看看电影、玩玩游戏。反正自己或家里经济条件允许,就放松几个月。第二种,经济条件不允许,资金链紧张,所以赶紧去找工作,因为要用钱还房贷等。第三种,也去找工作,一个月面试了两家,但是觉得公司给的待遇太低,工作各方面也不满意,有时候薪资比之前低了 20% - 30% 。于是就想,不急,再等等,再找找。

但我想说,这三种行为都是直觉的产物。什么叫直觉的产物呢?就是如果真按这些行为去做,很可能会形成一种惯性,一直这样下去。而且,这三种行为可能会带来不同的影响。比如第一种,给自己放个大假完全休息。这样做的影响是,一旦形成惯性,可能就不想找工作了。投简历后发现没有面试机会,或者面试不通过,就会继续休息、休闲、玩乐。随着时间推移,会发现工作越来越难找。

第二种情况,着急找工作挣钱,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是,因为太着急,很可能随便找一份工作就去做。结果发现这份工作有各种各样的不满意,毕竟之前的工作自己是满意的。于是就会频繁换工作,最后越换越不满意。

第三种情况,找工作时觉得不满意就继续找,可能和第一种情况类似,会发现好工作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自己的工作目标和标准只能不断下降。到最后,很多企业可能都无法给你开出更高的收入了。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我觉得问题出在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上,用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也就是说,我们面对裁员时做出的行为,都是从个人视角出发,只考虑自己想做什么、觉得要做什么、认为应该做什么、会做什么,视角太单一。但如果站在公司的视角去想问题,行为方式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那怎么站在公司的视角呢?你可以自己设想一下,假如你是一家公司,看到一个前来求职的人是被其他公司裁掉的,作为公司的招聘者或老板,你会怎么思考?会怎么看待这个人?要不要录用他?为什么录用或不录用呢?你会看这个人的价值,比如他之前做过什么、有什么能力、取得过什么绩效、有哪些人脉、有什么机会等。同时,你还会看他的态度,他愿不愿意和公司一起同甘共苦,遇到挫折能不能扛得住,对公司给出的薪资有什么看法等。最后,你还会考虑他能在公司干多久,会不会干了三个月就因为不满意而辞职。

当你站在公司角度来看待被裁员的人的行为时,就会发现之前那三种直觉行为可能都不太靠谱。所以,站在公司视角思考,能让我们的思维更加理性。因为从本质上讲,工作这件事不是一个人能决定的,不仅要自己觉得合适,还得让公司觉得合适。

那么,面对裁员,我们该如何行动呢?什么样的行动才是理性的呢?我们把裁员应对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裁员前,也就是在还没被裁员时,要做一些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是需要持续进行的;另一个是被裁员后,要制定相应的计划。

先来说裁员前的准备,需要做好三个要素的准备:财务准备、能力准备和人脉准备。

财务准备是做什么呢?主要是评估自己家庭的财务状况,以应对一旦被裁员就没有收入的情况,目的是看看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自己和家人能维持多久的生活。那该怎么准备呢?要评估家庭的资产、负债、开支,还要看看如果没有工作收入,是否还有其他被动收入。这样就能大概知道一旦被裁,自己能维持多久的生活。最好的方式是,如果你懂财务知识,可以给自己做一个家庭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当然,家庭财务情况相对简单,不需要像企业财务那么复杂,简单列出家庭的主要收入、房贷等主要债务,以及有没有其他税后收入等就可以了。

能力准备,就是在裁员前梳理一下自己的能力。要站在未来公司的角度,看看自己能帮下一个公司解决什么问题。能力的重要体现方式是简历,所以梳理能力最重要的方式就是更新个人简历。建议大家,无论是否在职,都要保持周期性更新简历的习惯,周期一般为半年或一年。每隔半年或一年,把这期间做过的项目经验,尤其是那些让自己有成就感的项目,都写进简历里。为什么要周期性更新简历呢?大家可以想想,现在很多人的简历是不是还是刚进入这家公司时投的那份?如果在一家公司工作了七八年,期间升职、换岗,但这七八年都没有更新简历,很可能就会忘记自己这七八年做过什么项目、有什么经验。等到想梳理能力的时候,发现没什么可梳理的了。所以,在裁员前,要周期性更新简历,用简历来体现自己的能力。

人脉准备,很多人都知道人脉管理的重要性。从公司视角看,当一个人来求职,自己说自己很厉害,做过很多项目,有很强的能力,公司会相信,但不会完全相信。但如果有另一个人,比如公司的某个总监为这个人背书,说他之前做过某个项目,正好符合公司的需求,公司就会更容易相信这个人。这就是人脉在职场中的重要价值,人脉的价值在于有谁能为你背书。我们要积累的人脉,不是家庭亲戚关系,而是一种 “弱链接”。比如参加培训班认识的同学、参加聚会认识的人,每年聊几次,或者偶尔在微信上聊一聊,他们大致知道你在某个方面有一定的能力和优势就可以。当你找工作的时候,可以请求他们帮忙做一些推荐。有研究表明,大多数职场转型,比如工作半年后跳槽,往往最大的助力来自于弱链接的推荐,比直接投简历甚至比猎头的作用还大。

那如何积累弱链接呢?有几种方式:第一种是 “出圈”,尽量不要把弱链接局限在公司内部同事,因为公司内部同事可能自己都不会被裁员,也就没办法把你推荐到其他公司。所以要走出公司这个圈子,可以和上下游公司、兄弟公司的人建立联系,甚至拓展到其他行业。第二种是 “共鸣”,和别人建立联系时,要找到和对方的共鸣点,比如共同做过的事情、共同的爱好、是不是老乡等。第三种是 “助人”,看看自己能为对方做些什么,帮助对方不一定是给钱或者帮对方解决什么大问题,帮别人宣传一下也算帮助。这就是裁员前的三大准备。

再来说裁员后的应对。裁员后,我们把时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做求职精选期,简称精选期。在这个阶段,肯定要去找工作,而且找工作的标准要高一些。这个阶段大概持续三到四个月,既然求职目标有高标准,那就得列出标准,这本身就是一个求职规划。怎么做规划呢?首先列出求职标准,也就是公司要满足自己的哪些要求;然后看看有没有能完全满足这些要求的公司,如果没有,就要对这些要求进行排序,比如最看重离家近,因为家里有孩子;其次是收入不能太低;再次是岗位要和之前差不多等。按照这个排序去投简历、找工作,当然希望所有要求都能满足,但如果不能满足,就降低一点标准。这就是高标准求职精选。

如果在精选期找到了一份符合自己排序的工作,那就可以踏实去工作了。但如果三到四个月都没找到工作,就进入第二个阶段,叫做底线期。底线期是从求职四个月之后开始,到没工作一年这段时间,大概七八个月。在这个阶段,依然要去找工作,但要放宽求职标准。比如前四个月,公司说收入要降低 20% - 30% ,你可能不接受,但过了四个月,可能就得接受了;或者之前是总监岗位,现在公司只能给经理岗位,前四个月可以不接受,过了四个月可能就得接受。同时,还要为未来的自由职业做准备,因为可能找不到工作,得自己挣钱。这七八个月要思考自己能挣什么钱、学什么东西、做什么事情,比如开个公众号、抖音账号,或者开个淘宝店等。另外,还要降低生活成本,之前在裁员前做过财务评估,计算过自己能优雅生活多久。一般过了四个月到半年,可能就很难维持原来的生活水平了,所以要降低生活成本,比如给孩子选便宜一点的培训班,或者自己教孩子。这就是底线期。

如果在底线期找到了放宽标准后的工作,依然可以继续工作,在新公司岗位上努力升职加薪。但如果这个阶段结束了,还是没有找到工作,怎么办呢?这里面可能不是个人原因,也可能是社会动荡、经济衰退等各种原因。一般来说,如果失业超过一年,企业对你的疑虑就会越来越大。当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或老板看到一个人被裁员三个月还没找到工作,可能并不会太在意他的稳定性,觉得他可能用一个月放松,两个月找工作和做职业规划准备,这很正常。但如果半年都没工作,企业就会对这个人产生怀疑,怀疑他重新适应工作和公司环境的能力。很多人放松半年甚至更久后,就很难适应朝九晚六偶尔加班的工作节奏了。所以企业面试时会问你这半年做了什么。你得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比如先放松了一个月,然后开始学习、整理过往经验、做职业规划,甚至可以说和朋友合伙做了一些项目。

但如果失业时间超过一年,企业往往会把你的求职优先级放到最后。同样能力的两个人来求职,一个刚被裁员两三个月,另一个已经一年没工作了,企业肯定会优先选择前者。所以,失业时间越长,被目标公司录用的优先级就越低,除非你能力特别突出,否则很难被录用。到了这个时候,也就是一年以后,就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叫做变现期。在这个阶段,可能很难再通过投简历找工作了,而是要想办法挣钱。挣钱和找工作不一样,找工作是去一家公司投简历、签劳动合同打工,而挣钱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在微信上卖东西、开淘宝店卖东西、写公众号靠打赏和卖文章挣钱等。要想各种办法让自己挣到钱,以变现为目标,同时拓宽各种赚钱方式。

我们最后总结一下,面对被裁员,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不要只从自己的角度考虑,而要站在公司的视角思考,想想公司看中被裁掉的人的哪些方面。

第二,裁员前做好三大准备,也就是财务准备、能力准备和人脉准备,这就像晴天修屋顶,有备无患。

第三,要制定三个阶段的计划,分别是精选期、底线期和变现期,并且按照这个计划提升执行力。

本文“学会这几招让你从容应对失业风险”为本站原创作品,发布者:鹿小编,其版权均为启职鹿所有。
严禁任何未经授权的转载行为,若需转载,请与service@qizhietd.com联系并取得授权确认后。请清晰标明文章来源出处以及原作者署名,共同维护良好的创作环境。
同时,启职鹿诚邀您加入我们的平台,共享您的见解与思考,携手促进职场技能的提升。

"希望我的分享能为您带来收获与启发,若觉得有价值,不妨点个赞支持一下吧!"

还没有人赞赏,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