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职业成长-正文

内向者的职场困境突围

关注启职鹿公众号
结合自身九年职场经验,为内向型职场人提供生存指南。内向者常面临人际沟通、发言表现、自我展示等方面的挑战。作者建议,要正确理解性格与职场,二者无优劣之分,且职场关键是做好本职工作。可打造优势项目,像通过练习分析技能形成个人标签。针对开会、推进工作等重要场景专项练习,采用记录模仿、提前准备等方法。纠结时判断对工作的影响,决定是否改变。此外,不必讨好所有人,做好工作相关接触即可,以此避免内向性格的负面影响,发挥优势,在职场更好地发展。

你在工作中有没有这些苦恼:遇到问题卡住了,想向人求助,但是又怕打扰到对方,一纠结就是一整天。开会时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你觉得自己该说点什么,贡献一下思路,甚至基于你所掌握的信息,你需要提出不同意见,但就是开不了口。汇报工作时,明明自己也做了不少事,却不好意思说,生怕显得自吹自擂,结果汇报得寡淡无奇,自己讲完都在想自己说了些什么呀,甚至同情老板,因为他竟然听了这么久自己的废话。

内向型的人在职场往往会遇到几类挑战。在人际沟通和协作上容易情绪内耗,做事进度慢、压力大。在需要发言的场合容易逃避或者发挥不好,导致别人觉得自己没想法或者专业能力不行。不懂得自我展示,存在感低,导致得不到机会。因为我自己就是内向型的人,所以对于这样一些场景痛点真的是深有体会。

从顶级快销公司管培生到优步市场经理,再到互联网公司市场总监,我有过不接受自己的内向性格,想要扮演成另一个人却很尴尬的时候,也有过完全不想改变、躺平,但是却影响了工作的时候。我尝试过一些调整,踩过坑也得到过正反馈。到现在,算是慢慢摸索出了一套方法,能够避免内向性格的负面影响,甚至发挥自己性格上的一些优势。

今天就想结合我自己九年的职场经验,和大家系统分享一下内向的同学怎么在职场更好地生存成长,发挥价值,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这个视频有大量的实操经验分享,建议收藏,未来多半用得着。

第一个建议是正确理解性格和职场。理解性格,指的是我们要知道,内向、外向都只是性格特质,没有高下之分,每个性格都有它自己的优缺点,性格差异更不意味着能力的优劣。我们也不要逼自己成为一个外向的人,因为一方面扮演一个自己不适应的人会很别扭,自己不舒服;另一方面也很难扮演得好,还容易让别人感觉别扭。比如说,我就曾经尝试过主动讲冷笑话,开启话题,活跃气氛,结果成功地让场子彻底冷了下来。另外,我们最好不要处处都拿性格当挡箭牌。比如说内向并不等于做事不积极,所以我们就不要拿它当成自己不主动解决问题的理由,这就好比外向并不等于没心没肺,不能拿它当做做事情不考虑别人感受的理由一样。理解职场,指的是我们不要过度放大性格在工作上的重要性。其实职场最重要的事就是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只要我们能高质量地交付工作,就能够在公司站稳脚跟。还有不少朋友觉得职场沟通就等于职场社交,就等于搞关系,甚至战队,其实不是这样的。职场沟通最基础、最重要的就是基于业务需要做好沟通,推进工作,解决问题。所以,不必把职场沟通妖魔化,搞得好像老板的一句 “辛苦了”、同事的一句 “我们对一下” 都暗藏玄机,有很多勾心斗角一样。《甄嬛传》咱们回家再看,工作上关注高效协作就好了。职场和性格的关系主要在于有些类型的工作可能对于某种性格会更容易做好,比如说主持年会这种工作可能更适合外向的同学,而闭关协作一个月可能对内向的同学会更容易。

第二个建议是,一定要在工作上尝试打造出优势项目,找到自己的独特定位,说白了就是打造个人标签,让别人一说起某个领域或者某个专项技能,第一时间能想到的就是你。这样,不需要咱们内向的人给自己做宣传、刷存在感,自然就会有存在感。先分享一个我前同事的例子。我工作的第一年,有一个任务是在定期报告里要展示几十个渠道,每个渠道它前十名的品牌排名,而且是用 logo 图去展示。我很长时间的做法都是先在数据库里面去跑出来品牌排名,然后再按照这个品牌名字一个一个地把它替换成品牌 logo 图,这个工作就非常手动,我每次做完都变成对对眼,整个人感觉掉一层皮,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去优化。那是 2012 年,很多自动化的工具都还不太普及。后来是同事给我介绍了一位公司里的 excel 大牛,结果这位大牛真的用一个函数帮我实现了一键把所有的品牌名字自动替换成为品牌 logo,节省了我好多时间。我对他特别感激,所以工作上有什么我能够去帮到他的,我很愿意去多做一点,而且我也会主动去传播他的美名。像这位同事,他就具有了一个优势标签,在一家几千人的公司里,一说起 excel,大家第一时间能想到的就是他。你可能会问了,我没有优势标签怎么办?很简单,这是可以自己努力去打造出来的。比如我刚工作的时候也是啥都不懂的小白,而我所在的市场部同事一个比一个外向,一个比一个会来事。那我作为一个内向的人,我不会和大家去比拼谁嘴巴甜、谁会讲场面话,我就好好地沉淀我的分析技能。比如我会刻意练习去记忆公司的各种业务数据,自己也会主动去了解和学习同事们在使用的分析模型。在旁听各种会议的时候,我也会记录和整理那些分析能力强的同事在讨论业务时用到的思路和角度。这样通过大半年的积累,我在分析类的工作上越来越擅长了,同事们遇到这一类的工作也经常找我讨论,我就在团队慢慢有了差异化的定位。

第三个建议是针对职场中相对高频重要而自己又容易表现不好的场景,一定要专项练习。首先,我们内向的人不用要求自己把每个薄弱项目都去攻克掉,我们可以针对像开会述职这样一些重要躲不开的场景去专项练习,还可以针对像推进他人工作、处理冲突这样一些相对常见的工作场景练习和优化我们的处理方式,而至于像主持年会、活跃会议气氛这样一些角色,我们就不要逼自己去担当了。还记得我前面的例子吗?放过自己其实也是放过观众啊。练习的方式简单总结,可以叫做记录模仿、提前准备、执行行动、复盘迭代。我们以参与开会为例,说明一下它的意思。

一、记录模仿,我们可以在平时参加会议的时候就有意识地总结记录那些发言有条理的同事,他们讲话的方式,以及那些说话让我们觉得听着舒服的人,他们怎么讲话。会后呢就可以尝试去模仿复述他们的发言,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可以加深印象,内化知识。当然,你也可以去看一些优质的博主他们相关的视频分享,学习记录他们建议的发言方式,然后假定现在有一个会议议题了,比如说假设是你要在周会上去汇报自己的独立工作了,那么就用到在视频中学到的方法去练习表达。

二、提前准备,在那些我们需要参与讨论,尤其是我们被预期了要贡献想法的会议上一定要提前准备。比如说,会前联系一下主持会议的同事,了解这个会议的主要目的、预期产出是什么,以及对于自己在会议上的贡献有没有什么预期,然后再提前去整理自己这边具有的相关信息和观点。

三、执行行动,在会上发言的时候如果不太敢脱稿讲话,完全可以在发言之前自己快速在一张纸上写一下发言大纲,比如说自己想讲的核心结论是什么,论据有几个,分别是什么。其实在讲的时候看一下大纲,也不会显得太失礼。

四、复盘迭代,会后总结一下自己在会议上的表现,哪些地方做的不错,哪些地方还需要提升,怎么提升。又比如说换一个场景,有的同学特别苦恼怎么在推进别人工作的同时不至于过度打扰对方,或者显得太激进导致对方不舒服,那么也是可以用上刚才说的这套方法。首先是记录模仿,同学可以观察身边和自己经验资历差不多的同事,推进工作做得比较好的他们是怎么做的。之所以强调经验资历差不多是因为他们的做法最有借鉴性,而你老板的老板,他怎么做的不一定你能够用上。也可以看一些知识博主的分享或者听一些靠谱的职场沟通力课程,把他们对于相关问题的解法建议都记录下来,然后再假定有一个具体的工作场景,尝试去模拟运用上学到的这些技能。然后是提前准备,在真实遇到需要推进别人工作的场景时,要提前问自己一些问题,比如说我现在要推进的这个工作,它有什么优先级吗?最重要必须尽快去做的事情是什么?相对什么是不那么急的?我提出要做的这些事情,对方哪些事情会有抵触吗?我对此又有什么样的一些应对的办法或者建议?总之,因为我们不是那么善于和人现场沟通,那就更加需要去提前准备和预演。至于第三步执行行动和第四步复盘迭代逻辑和前面讲的差不多,就不在这里重复了。

第四个建议是,在出现纠结内耗的时候,问自己这件事对于我做好工作的影响是什么,然后用它来指导自己的思考和行动。如果是对工作会有显著的影响,那就要逼自己作出改变。这里分享一个我的经验教训。我第一次独立负责去写某个食品行业的分析报告时,感觉特别无从下手,我对于分析的角度和思路都很迷茫,但是又不敢跟老板讲,怕显得自己能力不够,也不好意思去问同事,因为我做的事情和他们的工作没有什么关系,感觉会特别打扰别人。于是我有三个工作日,每天白天都是像无头苍蝇一样拉各种数据,但是根本没有想好这些数据要怎么用、怎么看,晚上我也睡不好。到了第四天我已经非常难受了,因为我的分析可以说是毫无进度。这个时候我很纠结,一方面我感觉自己真的要搞不定这个分析报告了,另一方面我又不敢跟人讲,怕暴露自己,还觉得过去几天又什么都没有做。意识到我这种纠结的状态之后,我开始尝试和自己对话:如果我要如期交付这份工作,是不是一天都不能再耽误了?我现在是不是对于这个分析任务仍然毫无头绪,需要求助于别人?如果是的话,我就必须行动起来。我也知道自己最大的心理障碍点在于我怕别人觉得我啥都没做,还耽误了这么久的时间。于是我不断跟自己说已经是这样了,现在讲总比继续拖下去要好。我也尝试去汇总了我跑过的各种数据,我能够从中目前得出的乱七八糟的各种结论,以及我的困惑等等,总之就是还是尝试把我做过的事情理顺,再去求助,至少让别人知道我不是没努力,而是确实遇到困难了。整理好之后,我先找了一位关系近一点的同事,得到了一些方向性的建议,然后又赶紧根据他的建议,多去跑了一些数据,再找老板汇报和寻求帮助。开口前的那一刻真的很难,但一旦说出去,开始对话就好很多了。老板的批评没有想象的猛烈,没那么吓人,反而因为有了方向,整个人慢慢放松下来,事情也上正轨了。后来我的分析报告完成得还不错。很多时候,如果我们有很多事情搞不明白,那这个时候就可以和对方商定,每天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去提问题,别的时候就先把问题汇总记录下来,到时候一起问,这样既能够降低对别人的打扰,自己提问也更没压力。刚才聊到的是会严重影响工作进度的事情,纠结的时候要逼自己去克服。那么对于那些不那么影响工作交付的事情,我的建议是纠结的时候,就不要逼自己了,直接躺平吧。例如有的同事爱组织聚会吃饭,经常叫大家一起。内向的人在这种场合就容易觉得累和紧张,但是又觉得不去,会不会不太好。我的建议是刚加入团队的时候可以去一去,体现自己融入团队的意愿,后面可以选择去或者不去,避免自己过多被这种人际互动消耗。你可以这么想,你在饭桌上坐着,沉默不语,或者在 KTV 唱歌,不喝酒也不唱歌,那和你本人没有参加这个活动也没多大区别,何必委屈自己呢。这些活动多参加一点好处可能是能听到一点信息和能混个脸熟,可能对于推进工作有一点帮助,但不会是多么显著的帮助,而且关键是内向的人也不擅长在这种场合表现,不一定能够起到混个脸熟的作用。那如果公司的风气就是要求你必须陪酒、陪唱,参加各种奇奇怪怪的团建活动,对此,我只有两个字:快逃。

最后一个建议是,不用尝试讨好所有人,或者和每个人都交朋友,我们做到能力范围内的与人为善就可以了。内向的人还容易踩的一个坑是不敢拒绝,有时候稀里糊涂给自己揽了一些活。比如可以委婉拒绝:“不好意思啊,我现在手上有个老板交代的紧急任务,在某个时间节点前必须得完成,所以我可能真的没办法,要不和老板商量一下?” 内向的人有时候还会不满意自己在公司认识的人不多,或者不会和别人主动建立关系。对此我的建议是,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自如地和别人自来熟,这当然是好事,但是这些点都远不如在工作当中做好每一次和同事的正常接触重要,比如按时交付工作,清晰表达观点等等。我们一定要把注意力和重心放到工作以及和工作相关的沟通上,这样你的能力到位了,在任何一家正常的公司都是会受到认可的。

本文“内向者的职场困境突围”为本站原创作品,发布者:鹿小编,其版权均为启职鹿所有。
严禁任何未经授权的转载行为,若需转载,请与service@qizhietd.com联系并取得授权确认后。请清晰标明文章来源出处以及原作者署名,共同维护良好的创作环境。
同时,启职鹿诚邀您加入我们的平台,共享您的见解与思考,携手促进职场技能的提升。